曾经贫困的农民现在非常忙碌: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殖业,农民忙着饲养牛羊;光秃秃的山上建起了光伏电站,给农民带来了又一个收入来源;乡村扶贫车间已建成运行。妇女在附近工作,收入有保障;从事运输工作的男人们,开着大卡车,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想……
经过多年发展,新源村贫困户已从183户737人减少到5户20人。 2016年,该村实现脱贫。截至2018年底,新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70元。目前,新源村已发展多种产业,人民群众走上致富小康之路。
李凤兰牛棚一角
多产业助力群众脱贫
自古以来,历王就是交通要道,商贾必争之地。如今,中宝铁路、福银高速公路、银平高速公路经过这里,古海洋洋工程通过十多个泵站将黄河水输送至李王镇。李王镇“川区”已成为西海固地区的“绿洲”。
然而,李王镇“山区”的群众却被道路、水源困住,脱贫困难。
“树搬死了,人搬活了。响应政府号召,搬出大山,搬到新源村。”新源村党支部书记马胜林告诉记者,新源村是海原县“十一五”期间的生态移民村。距镇政府8公里。 2008年开工建设,2009年搬迁。老百姓是罗塘、上川、九道、中川、黑岭、红泉等6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民。有300户1216人。当时,户籍户183户737人,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。元。
搬迁容易,脱贫不易。如何脱贫,是新源村群众面临的首要问题。
“有的想养牛,有的想跑交通,有的想当建筑工人……”马胜林仔细调查后发现,男性想外出打工,而女性和老人则想在当地打工。因此,新源村从有养殖意愿的农民入手,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。
“只要你是一个努力的人,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。”在新源村,身材瘦弱、身手敏捷、财力雄厚的李凤兰告诉记者,她从2014年开始养牛,通过养殖贷款和赊销,目前已有17头奶牛。奶牛。
据了解,目前新源村有牛331头,羊582只。
女人从事农业,男人从事运输。在扶贫政策的鼓励下,新源村的年轻人积极报名参加驾驶员培训,发展交通运输业。目前,共有106名司机接受了培训。 “新源村约有43人常年从事运输行业,人均月收入约4500元。”马胜林表示,此外,劳务输出、种植业也是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。
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。在多项产业带动下,该村于2016年实现脱贫。
闽宁扶贫工作坊
妇女就业能顶半边天
“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,过上美好的生活。”新源村李春兰表示,女性有了工作就更容易脱贫。
并不是所有搬迁到这里的女性都适合发展养殖业。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妇女贫困问题,是摆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又一难题。
李春兰搬出大山之前,结婚后,她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处境:穷到底。她夫家几辈子都穷了,她来了恐怕会更穷。如果不是李春兰提起,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衣冠楚楚、住着新房的女人,过着如此艰难的生活。
“过去十年发生了很多变化。”李春兰说,走出大山来到新源是最大的变化。有了新房子和自来水,她不再需要依赖天气。
土地流转后,李春兰的丈夫在周边地区做“小工”,一年收入约2万元。农忙期间,她帮别人种玉米、收秸秆,也赚了一些收入。简而言之,她想赚钱。然而,她也有烦恼。她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太多,赚钱的“门路”太少。
为让新源村无法外出的劳动人口,特别是留在家里的妇女找到工作,李王镇党委、政府积极争取建设“闽宁扶贫车间”,有125人生产机器。
2019年2月26日,扶贫车间正式投入运行。目前,扶贫车间共有员工110人,李春兰就是其中之一。 “这份工作非常漂亮。”李春兰说,实习期三个月,月薪1000元。转正后,最低工资为1500元。你工作越多,你得到的就越多。
扶贫讲习班让李春兰这样的户籍户开阔了视野,增长了知识,激发了创业热情。 “提高了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水平。”马胜林说道。
在闽宁扶贫车间,另一位受访者丁晓玲笑容灿烂。 “自从扶贫车间成立以来,我不仅学会了一项技能,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。”丁晓玲表示,女性有了经济收入后,才真正成为半边天。
闽宁扶贫车间缝纫机的声音,已成为这个村子里悦耳的声音。 “买衣服、买电器、买化妆品……”丁小玲领到工资后就已经做好了打算。
光伏电站一角
党建引领脱贫攻坚
在新源村,记者和村第一书记张国勇随机走访了几户农户。
“李国军,36岁,一家5口人,2016年开始养牛,2017年养了3头牛,收入2.8万元,打工收入2万元。他计划建一个更大的牛棚,目前养15头牛;马小江,35岁,一家7口,经营小生意,主要卖水果,养7头牛,计划养10头牛;李凤兰,有17头牛,是村里养牛最多的户……”
张国勇,40岁,宁夏电投银川热电公司人。距离他将工作交给原村第一书记苏峰还不到两个月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他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。 “进村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调查。”张国勇说,这两个月来,他走访了每一户人家,“摸清”了每户人家的情况。
村第一书记调查后对信息进行分类,推算群众需求,拟在李王镇申请扶贫工场,解决妇女就业问题;引进光伏产业,建设光伏电站一座,出让土地180亩;争取贴息贷款462万元,通过金融扶贫、积极组织人力外出务工等方式促进脱贫,通过多种措施,增加了老百姓收入,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。新源村告别“空壳村”、“贫困村”。
2018年,新源村按照“两无忧、三保障”的要求,完成了种植、养殖、运输、贴息贷款、劳务奖补等各项任务。截至2018年底,新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70元。李王镇党委书记马建荣说:“党建搞得好,组织凝聚力强,发展有新动力。”
目前,新源村有党员48名,其中青年党员26名。党员覆盖全村各行各业。
发展新产业,不忘老传统。新源村在大力推进光伏发电、扶贫车间的同时,村“两委”和村工作队引导户籍户种植饲草、特粮,助力发展养殖业。 2018年,户籍户共种植饲草、秋粮、马铃薯等168亩,开始改变土地长期撂荒的局面。
村书记带头,两委班子齐心协力,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充分发挥党员作用,推动新源村党建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。
“我们要牢记使命,把党的要求和使命扛在肩上,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切实促进群众增收,确保贫困群众脱贫”具有高品质。”马建荣说。
(编辑:红杉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szruitang.com/html/tiyuwenda/12604.html